婚姻中的系列问题(三)--黄维仁博士
女性产生婚姻悲剧的五项原因
这些所谓贤妻良母型的女性,婚姻会发生悲剧,有下列几个原因。
1、心怀童话式的幻想。
童话中,公主与王子的结局总是“从此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”。依赖型的妇女完全不看当今现实的环境,也不在意丈夫是哪种型态的人,是否喜欢被依赖。她一厢情愿地相信,三十年前的传统角色,可以一成不变地应用在今日的社会。她可能看到自己的母亲扮演传统主妇角色,结果似乎不错,因此她也告诉自己:“只要我扮好传统的主妇角色,其他的事就不用操心了。丈夫自然会永远爱我,家庭悲剧只会发生在别人身上。”这种“只要我乖,人就爱我”的非理性想法,阻碍了她自我调整、适应现实的能力。
2、凡事屈就,讨好丈夫,不但失去了自己的个性,也永远不可能变成丈夫喜欢的样子。
日子一久,由于“物以稀为贵”的人性弱点,丈夫渐渐觉得她俗不可耐,像嚼过的口香糖淡而无味,对她毫不尊重、怜惜。此时,她对丈夫的吸引力,比不上外界的“野花”,若丈夫又处于一个有许多“机会”与“选择”的环境之中,她的处境便岌岌可危。
3、当觉得不被人爱、失去自我价值感与感情上的自立时,她就愈需要得到丈夫的怜惜。
当她为了满足自己的安全感而更加屈就、讨好丈夫时,他们俩的关系便陷入死结。此时两个人都一样困惑,不知事情为何会发展到目前令双方都痛苦的地步。
4、对一位从小接受“男女平等”教育的女性来说,当她婚后成功地克服了心里的矛盾,牺牲了自己,在家中服侍丈夫、小孩时,心中自然会产生一些期望,希望自己的牺牲有些代价,希望丈夫也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。
期望是一种无言的(不表面化的)要求,当丈夫不明白,或是不能满足这些期望时,两人间就无法避免直接或暗地的冲突。若愈意识到自己的牺牲,就会对丈夫有愈高的期望。期望愈多,两人间的冲突也愈多,带给原本脆弱的关系不胜负荷的挑战。
5、传统的社会道德与规范约束力社会控制已大不如前。
个人的角色行为,也不如三十年前那么单纯,容易预测。这些妇女失败的主因,在于对环境的变迁,没有任何心理准备。
有一部极受欢迎的电影《功夫》,使美国人对中国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智慧,佩服得五体投地。有一次,男主角与他的同伴(两人那时都是小孩)奉派出少林寺购物,因轻信人言而误入陷阱,身上财物遭人抢劫一空。当他回寺领罚之时,师父问他学到了什么教训,他说出一句极有智慧的话:“永远要期待着意料之外的事。”这句话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思。
|